回想起來,我用過的社交APP真的不多:學生時代的QQ和人人,工作后的脈脈,當然還有最主流的微信,都是基于熟人關(guān)系的強社交關(guān)系。而在知乎豆瓣微博這樣的社區(qū)APP里,我也只是個小透明,在自己的一方天地中自娛自樂。哦,還有街旁,那個在兩年前再也無法記錄的LBS應(yīng)用。
而陌生人社交產(chǎn)品,往往基于地理位置和興趣做用戶聚合,有句大實話叫「外表決定能不能在一起」,用戶判斷其他人的依據(jù)被地理位置和照片所占據(jù);若真要以興趣會友,不如混跡不以交友作為直接目的的APP,不然怎么給云音樂之流活路。
最近有個主打用戶匹配的陌生人社交APP找了很多微博大V做推廣,并聲稱在一場10萬人的測試中,留存率高達68%,其中72%的人每天都與某一人保持固定交流。
海報圖節(jié)選
它叫Soul,slogan是「跟隨靈魂找到你」。
聽起來有些陰風陣陣呢:)
核心業(yè)務(wù)流程
Soul APP是一款……心靈社交軟件。
新用戶打開APP后流程如下:
在完成「初階靈魂測試題」(MBTI的變形題)之后,用戶就可以正式進入Soul進行靈魂匹配了。每個Souler都是3D星球上的一個小點,點擊即進入該用戶主頁并可進一步交流。
玄學??!跟之前朋友圈出現(xiàn)的「人工智能算命」可能是一個星球來的。簡而言之,Soul APP的交友邏輯就是通過用戶測試答題所創(chuàng)建的畫像,為其匹配對應(yīng)星球;用戶則通過額外測試完善畫像,并通過發(fā)布瞬間彰顯個性,與系統(tǒng)匹配的或是廣場上推薦的其他用戶進行互動。
產(chǎn)品亮點
社交的本質(zhì)是關(guān)系。我們離不開微信,離不開的是里面的人和聊天記錄;探探的火爆,是節(jié)約了雙方看臉和位置的時間成本。用測試做社交的也不在少數(shù),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在朋友圈傳播了一陣的「如故」。
如故于2016年6月誕生,利用三觀匹配度測試連接三觀相合的人。上線之初,如故在每日測試中內(nèi)置「與我想法相同的人」,可分別查看自己和其他人的答案相似情況,以此找到想法最相似的人。
為了調(diào)動用戶活躍,促成社交行為,如故在2016年11月的V2.4.0和12月的V2.6.0中作出了如下更新:
1. 「定制推薦」綜合分析內(nèi)心屬性、書影音喜好、興趣品味等元素(豆瓣?)
2. 「左劃無感,右劃關(guān)注」選擇感興趣的人(探探?)
3. 加入「精選文章和討論」,可以用「贊」和「踩」表達態(tài)度,也可以添加新觀點(知乎?)
且不說加了這么多功能后的產(chǎn)品形態(tài),如故的這些功能都指向引導(dǎo)用戶多多完善個人信息、多多參與社區(qū)討論、多多發(fā)表觀點。而用戶每更新一個觀點和信息,都會讓匹配更加精準。2017年6月,如故上線人類篩選器,隨之而來的則是用戶個人資料豐富至極:照片、昵稱、簽名、認證等級(真實性認證)、星座、年齡、坐標、身高、體重、血型、是否抽樣、飲酒情況、情感狀況、職業(yè)、學校、個人標簽書影音、興趣標簽……囊括了你所能想到的個人屬性。
與之相比,Soul APP 則更加私密,把社交的主動性交回用戶。
1. 匿名性。Soul 用戶個人信息極簡,用戶的頭像設(shè)置只能在系統(tǒng)提供的范圍內(nèi)選擇(男女各18個),需要填寫的個人信息也只是性別、生日和簽名,用于星球上的顯示與篩選,同時避免信息冗余。廣場上的也沒有多余的用戶信息,評論留言采取系統(tǒng)自動生成的假名機制(因為根本沒有用戶自定義的昵稱)。
2. 公平性。盡管用戶互動過程全匿名,但社交的好奇心和匿名是背道而馳的,Soul 的做法是推出類似微博的廣場功能,廣場上的信息流除了有一條編輯置頂?shù)乃查g外,其他則根據(jù)用戶關(guān)注、推薦和最新三個板塊呈現(xiàn),每個用戶的瞬間都會記錄在上面,UGC程度極高。廣場的去大V化還原了社交APP給予普通人交流平臺的初衷,同時,這些瞬間也會默認出現(xiàn)在用戶的個人主頁上,成為每個用戶展現(xiàn)自己的專屬空間,也成為用戶間開啟話題的契機。
3. 特殊性?!感乔颉?、「廣場」、「瞬間」,其實可以對應(yīng)為我們常見的「圈子」、「發(fā)現(xiàn)」、「動態(tài)」,Soul 采用這樣與眾不同的名詞代稱,實際上為產(chǎn)品營造了一種「我們不一樣」的氛圍。
Soul & 簡書 Tab
4. 模糊化。測試匹配可以被視為是一個噱頭,人和人的相遇固然有一見傾心,而相知卻不取決于相似度的高低,而恰恰是基于日常點滴。在個人主頁上,瞬間只顯示發(fā)表的內(nèi)容、時間、天氣這些初始信息,而用戶評論、點贊等互動則要點開才能看到,讓來訪者更關(guān)注主人的瞬間本身。
點開瞬間詳情后才能看到互動信息
5. 主動性。首先,Soul 完全匿名,只有當用戶一對一私聊時,才可以給對方備注名號,進行自定義。其次,「瞬間」的樹洞屬性,讓部分用戶選擇在 Soul 上吐露自己的心聲,只要不違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隨意矯情。
6. 忠誠性。用戶在 Soul 私聊時,聊天頁右上角會出現(xiàn)一個愛心,并根據(jù)用戶聊天的頻次和時長逐漸填滿「Soulmate」這個單詞。需要激勵的用戶行為都不是強需求,這種類似 QQ 「聊得火熱」標識的機制,除了引導(dǎo)用戶形成固定的私聊習慣外,也從某種程度上避免了用戶遷移至其他社交APP。
Soul & QQ 聊天習慣養(yǎng)成
運營去哪了?
說了這么多(好話),運營在這樣一款強UGC產(chǎn)品中的作用在哪呢?目前肉眼可見的有:
1. 挑選用戶投稿的APP啟動頁圖片、短句文案、公眾號長文。
2. 廣場置頂瞬間(根據(jù)熱度,可能是算法做的)。
3. Soul 官方每日話題,提供話題標簽,增強內(nèi)容的聚合性與用戶引導(dǎo)。
4. 依托于舉報的審核機制,親身經(jīng)歷從舉報到警告 / 封號耗時90分鐘。
5. 站外合作推廣,以微博長圖文為代表。
推薦和規(guī)范是 Soul 運營的工作重心。隨著用戶個人意識的不斷強化,以95后為代表的新一代用戶遲早會厭倦市面上現(xiàn)存的大V,轉(zhuǎn)而去追求能給自己提供更多展現(xiàn)、交流空間的地方。確實,Soul 上的很多瞬間都顯得很矯情,用戶也以大學生居多,屬于對個人內(nèi)心世界關(guān)注度高的一類群體。盡管在外人看來這個重UGC內(nèi)容的APP充斥著無病呻吟,還是有用戶以「一星護 Soul」的心態(tài)在APP Store上給Soul打低分,試圖「維護凈土」。
Soul 以測試為切入點,一開始就能吸引一批女性用戶,而對于社交APP來說,女性用戶天然吸引著男性用戶的涌入。盡管主打心靈契合的社交,Soul 在篩選時默認匹配異性用戶,系統(tǒng)頭像也以性別做了劃分,兩性交往始終是維系所有社交APP的原動力。
很多時候,我們的社交需求只是因為缺乏一個自我表達的出口。朋友圈?除了分組還擁上了三天可見。微博?不留神就被同事看到了。知乎?另一個百度而已。臉書?臉書是什么?無論是想表達,想記錄,有人看見不行,沒人關(guān)注更是不行。因此,用戶花在社交APP上的時間雖多,卻仍有遷移的可能性,畢竟人和人的相遇,哪是一個APP所能承載得了的呢?
但我們并不需要那么多社交工具,Soul 的優(yōu)點就在于匿名性意味著肆意做自己成為一種可能,主動性掌握在用戶自己手中。我們很難用語言和標簽描述好我們的理想型,但展現(xiàn)自己的想法和喜惡確實一種天性。因此,廣場中產(chǎn)生了大量UGC內(nèi)容,加上運營的整理、潤色、推廣,從而傳播成為微博文案。
來源:微信公眾號(紗布讀運營)成都軟件開發(fā)公司